各位,见信好
也祝各位国庆节快乐~
一、好好学习
1.1 Wikipedia's race to cover the queen's death
我一直很好奇 Wikipedia 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在维护,他们是怎么做到如此快速的更新?还有他们是怎么解决冲突的?最后又是什么激励着他们更新这些内容的呢?
就在前几周,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在官方还没发布讣告前,Wikipedia上关于伊丽莎白的页面就开始更新了。因为好奇其背后的编辑者们,所以我搜寻调研了下背后的故事。
当时完整的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
- 15时10分,伊丽莎白二世在巴尔莫勒尔城堡逝世
- 15时30分,维基百科上出现大量的编辑,以及编辑冲突(从编辑历史看,大约有300多个版本的文章)
- 15时40分,Wiki 用户 Thriley 创建了伊丽莎白二世逝世的 Wikipedia page 草稿(该草稿在官方正式发布讣告后,才转移为正式的 Page)
- 17时52分,名为 London Bridge 的 WikiProject 出现,6名编辑组成项目组,开始创建和维护有关伊丽莎白的文章
- 18时30分,官方发布讣告
- 18时31分,BBC在直播中发布讣告

(题外话:整个编辑过程中,查尔斯的页面也被很多人编辑过,特别是其 Title,从 Charles, Prince of Wales 改为 Charles III 又改为 King of the United Kingdom 最后又改为 Charles III。)
从伊丽莎白逝世的页面出现,到内容逐渐丰富,编辑速度非快,并且编辑者人数也很多(有意思的是:这些编辑离世人词条的编辑者甚至被媒体称为「deaditors」)。
那么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些 deaditors 是什么人?
根据这篇 The ‘deaditors’ of Wikipedia 介绍,三分之二的deaditors是匿名用户。在编辑记录上,显示 IP 地址的就是匿名的编辑者,如果你打开伊丽莎白逝世的页面编辑历史,你会发现有大量的匿名编辑用户。这些匿名编辑往往有点争议,因为大多数维基百科的破坏都来自匿名编辑。但是这些匿名编辑,显然在名人离世的时候反应会非常快。

第二个问题,他们为何能更新得那么快?
首先「快速」分成两步,一个是了解信息,一个是更新信息。在了解信息上,从时间线上看,其实伊丽莎白的 deaditors 更新速度并不算快,也没有出现提前知道此消息的情况。我更愿意相信,这些编辑者,应该和你我一样,都是通过网络了解这些信息的。
另外,他们如何更新信息的?从数据上看,这类编辑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手机上完成,并且绝大多数的早期内容,都是通过手机完成。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用过维基百科的移动端,体验非常糟糕,甚至能用恐怖来形容,但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使用手机编辑页面。
那为何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更新这些信息?我没有实际采访过这些人,但从公开信息看,大多数人可能觉得这个很有趣,或者很有成就。要知道伊丽莎白逝世当天,大约有8百多万的 Pageview,作为第一编辑人可能会很有成就感吧。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协作的?
说实话,这个问题细究下来,最少需要写几万字才能说清楚,所以我想通过一个例子简单介绍下他们主要的协作方法——共识。
一般在名人离世后,维基百科通常会使用一张历史照片作为首图,而伊丽莎白的页面也不例外,早在其离世的消息正式公告出来之前,就有人开贴讨论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完整的讨论。各位仔细看右上角的结论,里面有提到一个关键词「Consensus」共识。整个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
- 9月8日13时48分(注意此时伊丽莎白二世还没有逝世):开始公开讨论该用什么图片,开始有人回复投票。
- 9月11日00时14分:截止到该时间,多名编辑参与了讨论,并且大部分人选择了 C,但因为 C 有多个版本,所以又有人开贴讨论用 C 的哪一个裁剪版本。

- 9月13日08时38分:对于剪裁比例上该选择全图,还是 3:4 还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又开始了一轮新的讨论,到底选择下图中的 Opthion 几。经过几天的讨论,大多数人选择了 Option 3.
- 9月21日12时15分:讨论被用户 Guerillero 关闭,最后在 Wiki 页面上,显示的是 Option 3 的 3:4 的版本。

整个讨论过程,有一些人仅投票,而有一些人则会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整个过程主要以文字讨论为主,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并没有选择官方原版的 Option 1,而是裁剪版 Opthion3 。坦率说来,3 的确更好看,但我会选择 Opthion 1,比较赞同这个理由:This is the official portrait. It's a historical photograph in full and it would be a disservice to our readers to crop it.
另外,如果我们看中文版的会怎样?主要的讨论的更多是用词上,不过看这个还学到挺多东西,各位以后看维基百科,不妨也看看编辑者们的讨论,说不定能挖掘更多有意思的点。

1.2 Why did we wait so long for wind power?
最近全球都闹起了能源危机,欧洲不少国家还延迟关闭本国的核能发电站,以保证冬天有足够的能源。而说起能源,想给大家说一个冷知识,1980年之前,全球风力发电量几乎为 0 。风车早在19世纪就存在了,但为何人类花了 100 多年的时间才大规模部署呢?
本文梳理了风力发电机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其主要的原因还是「价格」,从 1880 年开始,到2000年,石油和煤炭的价格下跌了将近 80%,就以目前风能的发电效率和成本来看,暂时还是比不过,更不用说核能了。

1.3 Colin and Samir
如果你遇到有意思的 Creator (中外都行),不妨填写此表单,向我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国外的 Creator(特别是 YouTuber),我建议你关注这两位老铁,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About Creators, for Creators」。主要以采访出名的 Creator 为主。刚好他们这几天 YouTube 的关注达到了 1 百万,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关注下。
推荐2个我觉得有意思的访谈
- The Nearly Impossible Job of Managing MrBeast:我在第 39 期介绍过 MrsBeast 的视频(刚好也是这两位老铁的采访),这一集采访的是 MrBeast 背后的男人 —— Reed,他的职责有点像 MrsBeast 的 BD 或者经理,主要是帮 MrsBeast 的主理人 Jimmy 接商单,以及做一些财务管理等工作。从他的视角去了解 Jimmy 非常有意思。
- Inside MKBHD's $1,000,000 Studio:第二个要推荐的是 MKBHD 的访谈,他是一位有 1500 多万订阅的 YouTuber,他主要是做一些科技产品的评测视频,比如 iPhone 评测,但他甚至还采访过科比、马斯克还有奥巴马。他的 Studio 造价约为一百万美元。
从这两个视频的采访中,你可能会发现国外的创作者的确跟国内的不太一样,不管是 Jimmy 还是 MKBHD 他们都很愿意在「内容」上投钱,前者是用钱砸出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后者则是愿意用钱拍出好看的内容,他甚至会用机械臂去拍摄手机评测。
有机会再跟大家详细聊聊 😁
二、小信号
01 本地优先软件
前几周,Figma被Adobe 收购,设计师们对这一结果褒贬不一,有一些甚至吐槽 Figma 是「屠龙勇者终成恶龙」,设计师圈子除了讨论是否要切换到 Sketch 外,因为担心 Adobe 未来会关停 Figma,所以还有另外一种讨论 —— 很多在线应用,所有权并不归属用户,使用本地优先的软件会不会更好?即使软件提供商关停,也依然能用?本地优先软件 Local-first software 会是未来软件的发展方向吗?
不过需要注意,这里说的「本地优先」并不是指仅能在本地使用,它除了能保证用户对资料的控制权外,它依然有多设备和协作能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无冲突复制数据类型(CRDTs)。
02 AI 制作视频
只能说真的太快了,前几期我才分享问 AI 制画,最近 Meta AI 团队发布了他们新的 AI 制作视频工具,下方这个 GIF 就是输入「A teddy bear painting a portrait」后,AI 制作的视频(不过没有声音):

03 DALL·E Now Available Without Wailist
9月28日,OpenAi 宣布使用 DALL·E 不再需要排队申请了,感兴趣的各位可以注册使用,不过因为它不支持中国手机注册,各位需要想办法找国外手机号注册😁
04 国际翻译日
在我撰写本期 Newsletter 的时候,刚好是国际翻译日,感谢各位译者。对了,选择这天的原因是,9月30日是《圣经》的译者哲罗姆的诞辰。
三、One Question For You
本周的互动问题(你可以通过回复本邮件,或者通过评论公众号的方式和我互动):
国庆有去什么地方玩吗?不妨将你的旅行记录分享出来 😊
上周收到不少同学的回信,上周的问题是:
你们国庆假期有什么计划吗?出游?还是在家宅?
Jimmy: 我计划是去中山玩一玩,可能还会去江门。期待去吃江门的黄鳝饭 😁
对了,因为最近提了一台 Model Y,所以这次旅程会有点不一样,会开车去。
WangGang: 第三种,继续上班。我的假期只能春节了(可能,也没把握),要备战双 11 ,祝你假期愉快。
最后,惯例宣传下会员计划,如果你想支持本 newsletter,不妨点击这里购买。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下去的动力:http://suiyisouxun.mikecrm.com/1fsTr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