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搜寻 Issue #8 cover

随意搜寻 Issue #8

见信好,截止到本周一,一共有 234 位同学订阅,感谢各位的支持。

不知不觉,随意搜寻已经连载了 2 个月,重新翻看第 0 期,还好,内容并没有偏离太多。逐一翻看历史的推送,我重新梳理了下各个内容板块的定位。希望大家会喜欢。

从第八期开始,我给自己立了一个 Flag,每周学习一个概念,阅读一本书,所以后续「好好学习」会分享一个值得学习的概念。而「惊叹时刻」,除了分享一些有趣的令我惊叹的东西以外,还会分享我当周阅读的书籍和文章,甚至有趣的新产品。

一、好好学习

1.1 Self-publishing Staff Engineer.

首先,在分享每周一个概念前,我想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此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冥想工具 Clam 的 CTO Will Larson,在此之前还是 Stripe 、Uber 的工程师。整文中提到的 What I learned writing a book. 一文也推荐给大家阅读。

主要是想分享下,他文中提到的写作动机:

My motivations were pretty much the same as why I write in general: I write to learn and share. Another reason I write is building awareness of me and my work.

「学习」、「分享」以及「建立自己与工作的连接」是推动他一直写作的动机,并且还提到金钱并不是他写作的原因。收益可能更多的是这三个动机带来的结果。即使他有在亚马逊上售卖他的书籍,但其实你仍然可以免费获得书籍的电子版。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在他的 2020 年总结里面,还公布了他其中一本书的销售情况,自2019 年 10 月,到 2020 年 11月,此书一共卖出了 3万份。我查了下最便宜的电子版本,也要 9.9 美元。这个数据可能对于一些关注创作者经济的同学,会有一些参考价值。

1.2 狄德罗效应

618 大促,好像也没买啥,但当我拆开一个又一个的包裹后,我发现我买了挺多不太需要的东西。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遇到像我这样的情况,买了一件健身穿的上衣,你就会想是不是也看看裤子?看完裤子后,又在想是不是应该买一双运动鞋?以及泡沫轴?运动手套?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我们想要更多我们不一定需要的东西?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 52 岁那年,他女儿即将结婚,但他负担不起嫁妆费用。但因为他是当时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的联合创始人,所以他在当年还是挺出名的一个人。俄罗斯皇Catherine the Great 听说狄德罗经济困难时,提出以 1000 英镑价格从他手上买下他的图书馆。

突然间,狄德罗有钱了。

拿到这笔钱后,除了拿来支付嫁妆外,狄德罗还买了一件猩红色的长袍,用于出席他女人的婚礼。但这件长袍太好看了,以至于当它放在家里,被其他东西包围时,狄德罗觉得有那么一点奇怪。用他的话来说,他的袍子和其他物品之间“no more coordination, no more unity, no more beauty”(不协调,不统一,缺乏美感)。这位哲学家很快就有购买新东西的冲动,以配得上他那漂亮的长袍。

于是他换了新的地毯、新的雕塑以及新的桌子,甚至还买了一张新的皮椅。当他置换完这些物件后,他发现他已经成为「新长袍的奴隶」。

这个情况是不是与开头描述的情况很像?这个情况后来在 1988 年被人类学家 Grant McCracken 命名为「狄德罗效应」。这个效应指出,因为购物,引起了对现有财产和环境的不满,从而引发一种螺旋式消费模式,导致我们购买了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那我们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从这个效应的几个变量看,有几种方式:

  1. 从源头上避免: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就是啥都不买,但可能不太现实。更好的建议是,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尽量少入新坑。比如你如果是用的 iOS 手机,那建议你不要轻易更换安卓手机,因为更换后又会有一大堆的配件消费。
  2. 从链路上减少:
  • 少看推荐或种草,避免被暗示。付完款就关掉 App。犹豫就会败北。
  • 删除购物车内的东西。降低诱惑触发的概率。
  1. 买一个扔/捐/卖一个:这个是我最近想要尝试的方式,防止物品数量增加,减少过度消费。

当然如果你刚好是电商 App 的产品或运营,倒是可以试试将这个效应应用到产品上。比如在结算时进行推荐,甚至发货的时候,发多一个相关产品。还有就是可能推荐用户喜欢的产品并不一定好,而是推荐用户感兴趣但不了解的东西,延长用户的需求链路。

最后,如果你有更好的避免过度消费的方法,欢迎回复邮件,我会在下期将你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参考:https://www.becomingminimalist.com/diderot/

二、小信号

本期小信号给大家分享一个亿欧智库的《2021新国货 CoolTop 100 品牌榜》,里面有几个数据很有意思:

  1. 融资:2020年,符合亿欧定义下的新国货品牌进行了200次融资,总计31.1 亿元。融资最热门的TOP3赛道分布在食品医疗、化妆品、服装服饰,分别进行了81 次、40次、20次融资。融资金额最多的TOP3赛道是食品饮料、母婴用品、化妆品, 分别是7.4亿、5.8亿、4.2亿 。
  2. 消费支出:2015 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 15,712.4 元,到了 2019 年,人均消费支出上升到 21,559 元。并且中国人均 GDP 也突破 1 万美元。
  3. 渠道变化:国货品牌在抖音平台上的观看量及互动量同比增加84%及60%。美妆品牌完美日记让49家门店的彩妆师 变身为主播,通过建立1万个微信社群及 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活动来加强与客户 的在线互动,吸引年轻消费者。

报告的后半部分,则是介绍了 Top 100 的新国货品牌,不过说实话,有一些我还真的没听过,但生产的东西还挺有意思的,比如:

  1. ATIME 泡泡米酒
  2. 悸动烧仙草
  3. 妙可蓝多:一家以奶酪为核心业务的 A 股上市公司
  4. 佐大师:一家定位更懂年轻人调味需求的调味品牌。目前核心产品有小碗酱、小袋菜等
  5. 黑米先生:为中国养宠家庭提供“定制化宠物鲜粮服务”的宠物品牌

三、惊叹时刻

3.1 每周书籍

本周想给大家分享王嘉陵的《决策思维》,这本书去年买了就一直没读完,上周抽空看完了,就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非常适合产品经理或者团队 leader 看。书中有蛮多都是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我都是边工作,边总结才学会的。比如产品经理时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某天研发跟你说:“这个需求实现不了,要不就别做了吧!”

这个时候,可能部分同学就会开始吆喝说:“这个需求是老板要求的,怎么也得搞定~ ”这种处理方式处理得有点硬,也不利于今后的合作。

其实这种情况,本质也是一种决策的过程,研发同学在让你做一个是非题。而做决策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做是非题,要尽可能地将问题变成选择题,找到备选的方案。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先了解原因,问为什么实现不了,然后再问有没有其他实现方案,比如降级等。将决策变成「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

3.2 每周推荐

最后还想给大家推荐几篇有意思的文章:

有趣的产品:

  • Outbreak:这个严格来说不能称为产品。作者互动的方式,解释了影响新冠病毒传播的各个因素,非常有意思。

感谢各位的阅读,欢迎各位通过邮箱或者社交媒体分享这个网址给你的朋友: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thinkingjimm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