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搜寻 Issue #10 cover

随意搜寻 Issue #10

见信好~

首先,跟大家说声抱歉,上周因为 Revue 的一些神秘 bug 导致了排版有点错乱,后续我会在发送前多发几封预览 Email,防止此时再次发生。抱歉~

还有,按照之前承诺,会在第十期,抽取一位填写问卷的同学,送出一份小礼物。如果你之前还没填写,那也没关系,作为第十期的福利,我还会 7 月 18 日从订阅的同学中,抽取一位幸运观众,送出一份小礼物。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一、好好学习

上周我的好友 littleben,看到上期的 Newsletter,给我推荐了一款产品和一篇文章:

  • 腾讯旗下的一款叫做「腾讯电子签」的微信小程序,里面有个叫「小合同」的东西,适合要出租房子或租房的同学使用。
  • 另外是一篇少数派的文章,作者也遇到了一些纠纷,不过跟我相反,他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场纠纷。维权不易,希望有越来越多像作者这样的人。

1.1 Zero-risk Bias

解释这个偏误前,问大家一个问题:

假设 X、Y 市的地下水都受到了污染,导致了 X 市 每年会有 8 人因此得癌症,而 Y 市则每年会有 4 人因此得癌症,目前有几种解决方案,你会选哪种呢?

A:都进行部分的清理,将 X 患病人数降低到 4 人,Y 患病人数降低到 2 人

B:尽全力对 Y 市清理,并将其完全清理,剩余资源投入到 X 市,最终将 X 患病人数降低到 7 人,但 Y 患病人数降低到 0

C:尽全力对 X 市清理,剩余资源投入到 Y 市,最终将 X 患病人数降低到 3 人,但 Y 患病人数仅能降低到 3 人

你的第一直觉是选择了哪个?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第一直觉选择了 B,但停下来算了下,发现 A 和 C 其实才是 ROI 更高的选择,都将患病总人数从原来的 12 降低到 6 ,而 B 选项仅降低到了 7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第一直觉选择了 B 的话,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人会有一种「零风险偏好」,即使整体来看会有更优的方案,人们会更倾向于完全消除一个子部分的风险。

这种偏见其实现实中,也会常常遇到。比如移动电话信号塔辐射问题,即使辐射是安全级别,但也有不少人会倾向于抵制在家附近搭建信号塔。还有就是类似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即使食品内含有安全剂量的致癌食品添加剂,也有不少人会倾向于放弃食用。

这个偏误并不仅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在 1958 年的时候,美国就有一个叫德莱尼条款(Delaney clause )食品安全条款,最早,该条款要求食物中不得使用含有任何令人患癌的化学添加剂。

1959年11月,时任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 Arthur Sherwood Flemming 引用德莱尼条款,警告公众,美国华盛顿州有大量蔓越莓受到了除草剂的污染(除草剂内含有氨基三唑致癌物),这警告一经公布,就马上引起了公众恐慌,蔓越莓销量直线下降。1960年1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99% 的作物没有受到污染。

直到 1996 年美国食品质量保护方案第四章的修正案中,才将德莱尼条款中的农药使用删除。

那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该偏误又有什么用呢?我更愿意将其总结为「警惕极值」,警惕决策方案中,是否会过分追求做到极低或者极高。不过可能也有人会杠,这不是叫追求极致吗?哈哈哈,我这种方法是在更高纬度上找更优解(手动狗头

1.2 Telegram 订阅

上个月尝试使用了下 Telegram,发现不少宝藏 Channel,推荐几个给大家:

  • 第一个是 hayami 的人间观察:我是在前司的知识库中看到了她的文档博客,被她细腻的文字所吸引,关注了她的公众号和即刻,兜兜转转才发现她在 Telegram 有个 Channel ,而且分享频率比其他渠道要高很多。推荐大家订阅。
  • 不求甚解:主要也是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每篇推送不管是内容还是排版质量都非常高,目前已经有 5千多人订阅。
  • Newlearner 的自留地:这个估计有不少人听说过,附上他们频道的介绍:不定期推送一些 IT 相关消息(包括但不局限于消费电子数码,硬件&操作系统技术讨论,开源分享,业界讯息,生活美食),当然也一定会有杂食消息以及一些个人的碎碎念。
  • 小破不入渠:这个是博客「大破进击」的主理人 Jesse 的频道,除了会推送博客的内容外,还会推送不少他的所见所闻。

其实 Telegram 还有不少类似的频道,感兴趣的同学其实可以在这些频道里面找到其他的推荐。不过我想聊下我的观察:

  1. 频道分享的内容并没有很特殊,特殊到需要用到 Telegram,大多数人不使用微信公众号分享更多的是因为公众号对链接极度不友好
  2. 部分频道,更新的频率还蛮高的,一周最少也有一期
  3. 令我诧异的一点,还有不少人会在频道内进行交流,并且氛围还挺不错的

二、小信号

本期小信号,比较零碎:

  • 截至7月4日,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其中,发往农村地区的业务量增长迅速,占三成。目前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约3亿件,日均服务用户约6亿人次
  • 最近又看到一个 B 站 UP 主极地手记离开了北京,准备搬到杭州。而上一次是看到盗月社也从北京搬到了上海。
  • Setapp 分享了一份他们 2021 年做的美国Mac 用户调研,调研显示:
    • 在付费习惯上:14% 的受访者选择订阅,36% 倾向于一次性购买,剩余的用户会视情况而定,没有特别的偏向。同时受访人年均付费额为 36 美元
    • 购买意愿主要受价格和推荐影响。24% 的受访者重视朋友或同事的推荐,37%受访者认为网上的负面评价,会对 TA 的购买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三、惊叹时刻

3.1 每周书籍

本周推荐的是新书《卡片笔记写作法》:因为一直在创作工具领域工作,所以比较早知道卢曼卡片笔记法,实践下来,最大的感悟是「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同时记录会逼迫你去思考。

对了,随意搜寻也是使用这种方法,撰写而成。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看看这本书,应该会对你有帮助。

3.2 每周推荐

  • 最近看到几款新的 Digital Garden 或者文档工具,这个赛道越来越有意思了:
  • Nota:看官网感觉像是一款 UI 更加漂亮的 Obsidian
  • Kosmik:这个产品吸引我的一点是它的画板,很有意思,关于它的介绍,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 Tellery:听说是即刻搞的新产品,很有意思,聚焦记录数据分析的过程知识
  • 我和我的肚子从央美毕业了:看完这篇文章感触良多,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胖子,但比较幸运,大家会觉得我胖得「有趣」,所以生活中我比较少遇到歧视。但有段时间我也很难接纳自己的身体,希望大家可以接受多元化的身体。
  • 最近 Shopify 推出了一套面向 9~12 岁小朋友的创业包,很有意思,可惜暂时无法寄送到中国。个人感觉并不是卷,而是想培养小朋友正确的金钱观。BTW 我理解的卷是:存量抢饭吃叫卷,增量找机会叫发展。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