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78 为何国外科技公司都在裁员? cover

Issue 78 为何国外科技公司都在裁员?

一、好好学习

1.1 Mark Zuckerberg’s Message to Meta Employees

最近各位应该都听说 Meta 要裁员 13%,人数高达 1.1 万人,这个数字的确很恐怖,但引起我的注意反而是扎克伯格的公开信。今年,欧美有不少大型企业都对人员进行了缩减。但我认为扎克伯格的公开信是最有诚意的。

首先,他解释做错了什么,原因是对宏观环境的误判。在新冠疫情初期,大量用户从线下转到线上,也给 Meta 带来了超预期的收入增长,当时很多人预测,即使疫情结束,用户的习惯会延续。而 Meta 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事情并没有如预测那样,由于宏观经济下滑,广告业务营收下降都超出了扎克伯格的预期,所以他在信中承认了错误,并为此负责(I got this wrong, and I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at)。

这里还需要展开说下,裁了 1.1 万人后,Meta 员工人数其实才回落到 2021 年底的时候的员工数。员工数并没有裁到疫情前水平。

讲完原因,就要说解决方案了——裁员。在说裁员细节之前,还提到其实公司已经尝试提高资本效率,但效果不够,所以最后才不得已裁员。从其 Q3 财报,就能看到,R&D(研发)成本占 Revenue 的30%,对比同样以广告位主要收入的 Google,其 R&D 成本占 Revenue 的 14%:

fc37ad4c-0c19-476f-bc64-f91ffa7a6f52_2458x1380.png

裁员补偿细节,我这里就不展开了。更想分享信中最后的内容「What other changes we making?」,总结下来,有以下几条:

  1. 减少线下办公室
  2. 冻结招聘
  3. 缩减基础设施开支

那市场对它的反应是怎样的?起码股价涨了很多。

Xnip2022-11-10_12-41-16.jpeg

另一个我觉得,写得很好的是 Airbnb CEO 在 2020 年 发的裁员信。信的结构跟扎克伯格类似,但这封信比 Meta 的要更好一些,顺带阐述了裁员的指导原则。

分享完优秀作业,再来分享下差生的,Robinhood CEO 的信应该是我见过写得最差的。对了,Twitter CEO Musk 这个可以说是直接没交作业 😂。

大家对比看看,就知道为何我会说扎克伯格是最优诚意的。Robinhood 今年 4 月裁了 9% ,8月又裁了 23%。

4月裁员信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开头公布裁员计划,然后并没有解释为何要裁员,公司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仅说了句「This rapid headcount growth has led to some duplicate roles and job functions, and more layers and complexity than are optimal.」。

8月的裁员信,承认了招聘错误,但也没解释为何几个月后,又要裁员,第一次裁员没有裁够,这个错误算谁的?而且在信中称呼被裁的人为「他们」,这个称呼的确令人不舒服。

Credit:感谢 Cat Chen 在 Twitter 的分享。

1.2 The science of motivation: how to get and stay motivated

当你失去动力的时候?你会干什么?我可能会去看一些鸡汤书,或者去睡一觉😁

大家可能读过各种关于如何提高动机的文章,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是讲得最清晰的。我稍微总结一下。

第一个问题,动机/自我激励是如何形成的?

提高自我激励必须满足三个固有的心理需求: 能力、自主性和关联性。

能力比较好解释,大家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我们觉得自己能胜任某种事情,我们的内在动机都会更大。自主性的意思是,对行动有自主意识。而相关性则是指如果一种行为受到上司、客户或朋友的重视,我们就会感到与他们有某种联系,这也会导致外在动机的内化。

第二个问题,如何保持动机/自我激励?

动机/自我激励只有在我们开始任务,或某种行为之后才会出现,而不是在开始之前。与其让任务不断累积,不如通过每天坚持不懈地行动,来产生征服长期目标所需的动力。以下五个策略能帮助你重新激发动力:

  1. 专注于正确的目标。
  2. 建立一个激励程序。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抽出时间来做对你来说最总要的事情。
  3. 练习自我反省。可以通过记日记等方式进行反省。
  4. 通过 3C 模型 找到失去动力的问题根源,并从中找到解决方案。
  5. 制定重振旗鼓计划(Bounce Back)。

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一旦你完成了一项艰苦而有价值的工作,你将永远不会后悔。自我调节是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你感到自己有能力,并理解你的目标与你的关系时,自我调节才会发生。

最后,再说下我的习惯,我最近每天早上都会写日记,结合之前扎克伯格的建议,我的日记模板是:

  1. 每天进步一点点:记录学习或者工作上的进步,当然还有健身减肥相关的记录
  2. 每天感恩一点点(帮助别人了吗?):记录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以及我是否有帮助别人
  3. 每天思考一点点:主要是记录每日的思考,也可能是一些疑问

1.3 App Econonmy Insights

本期 Newsletter 开头,分享了 Facebook 的现金流图,这张图是 Twitter 用户 App Economy Insights 制作的,他的更新频率非常高,图表制作得也很精良,对国外公司感兴趣的不妨关注一下。最新一期分享的是迪士尼的现金流:

726fbe30-ecc7-47d5-988c-eabf2273d478_2458x1380.png

二、小信号

前面分享了几封裁员信,我其实蛮好奇为何会有那么多公司开始裁员?到底是什么原因。昨天刚好看到一篇非常棒的文章——Changing times (or, why is every layoff 10-15%?)

我尝试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

首先,文章开头解释了下「为何国外很多公司都雇佣了过量员工」的原因。

第一个是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

在 2019 年前,美国已经连续 10 年推行量化宽松和降息政策,但因为新冠疫情,美国采取了更激进的货币政策,直接将利率降到了 0 。

利率通常与市面上的成长型股票的市盈率成反比,因为这些股票通常根据未来的贴现现金流来进行估值。正如在下图所示,利率(蓝线)变化与科技股的市盈率(黄线)反相关。利率越低,科技股的市盈率就越高。并且注入金融体系的资金,还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资本成本,为企业增长提供资金。

6740d08d-1571-40ad-811f-9de8d2640ce2_877x468.png

第二个原因是对电子商务的误判(这个小扎也提到),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人被迫转移到线上消费,导致在线消费需求激增,下图是线上消费占总消费的占比,可以看到 19 和 20 年之间有个拐点,接近垂直的增速。

54bdd816-1094-43f4-b85c-f715c6fbbca3_1920x1080.png

回到1年多前,如果你是扎克伯格,你也很有可能会误判,因为当时 Facebook 的市盈率激增,资本成本较低,而且需求也很旺盛(表现为很多电商广告主需要在 FB 上投广告),此时,采取激进的招聘策略好像没啥问题。而且文章还提到,招聘热潮并不局限于大型 MAMA (Meta、 Alphabet、微软、苹果)公司。小型创业公司,因为有热情的风险资本家支持,经常在获得足够收入之前就迅速招聘。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公司不管收入如何,员工人数都会激增。例如,一家公司在22年倒闭之前,收入不到100万美元,却拥有近400名员工。而在过去,一家ARR 为 100万美元的公司通常只会有5-20名员工。

解释完原因后,文章在后半部分,也进行了一些预测:

  1. 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为了抑制通胀,会进行加息。而加息本质目的是降低需求,增加失业率,以此降低工资和物价。假设美联储还坚持这一策略,2023年美国经济将会大幅降温。
  2.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 2023 和 2024 年融资难度会变大。但并购的可能性变大了,初创企业可能因为筹集不了资金,而将公司低价卖掉。

三、惊叹时刻

Three Products

  1. Vocaloid 6:雅马哈公司推出的一款音乐工具,最新上线的 V6 版本,增加了 AI 功能,会根据配乐和歌词自动演唱,各位可以去其官网试听一下,很牛逼。
  2. Clarity 是一款 Chrome 插件,安装此插件后,你可以在看 YouTube的时候,边听边记笔记,并且在记笔记的时候,可以记录时分秒,方便回溯视频。另外,笔记还支持导出到 Notion 。这里有一份用此工具制作的笔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3. Giza Project:吉萨项目是一个在哈佛大学的非营利性国际项目。通过数字考古学的方式,他们收集并整理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吉萨金字塔及其周围遗迹的考古记录。你现在可以通过他们的网站以 3D 的方式,进入到吉萨金字塔内部(可能有不少朋友封闭在家或者宿舍,郁闷的时候,不妨打开看看,世界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Two Videos

  1. 第一个视频是李一诺对迈克辛格的访谈。视频里的两位估计,各位都比较陌生,李一诺27岁获得 UCLA 分子生物博士学位,曾是比尔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代表,主要负责领导盖茨基金会中国团队,现在是一土学校创始人。而迈克辛格则是瑜伽、冥想大师,还是畅销书《清醒地活》(豆瓣8.9分)和《臣服实验》(豆瓣8.2分)的作者。
  2. 第二个视频是 Tim Ferriss 介绍如何通过书写,让你的思考更「Sharpen」。非常推荐这个方法,书写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还是个很不错的思考工具。

One Question

最近在即刻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排名——拥有超过 300 米以上高度建筑的数量排名。前十名中,有6个是中国的城市,各位猜猜以下打星号的城市是什么城市?结果应该会非常出乎你的预料。答案我会公布在飞书群(文末是飞书话题群二维码,各位可以扫码加入)😁

🇦🇪 迪拜:28

🇺🇸 纽约:15

🇨🇳 **:15

🇨🇳 **:10

🇺🇸 芝加哥:7

🇭🇰 香港:6

🇷🇺 莫斯科:6

🇨🇳 **:6

🇨🇳 **:6

🇨🇳 **:5

用飞书 App 扫码加入随意搜寻话题群:

飞书20221020-2356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