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67 如何从众多信息中鉴别有用信息

一、好好学习

1.1 I learned a system for remembering everything

在随意搜寻的第 51 期,我分享了社畜的3个必备学习方法,里面有提到如何记忆内容的方法。最近我又看到了一个跟这个相关的视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原视频。

本视频介绍了一种帮助你记忆书籍内容的方法,在介绍这个方法前,首先需要了解,我们大脑更倾向于记忆什么信息?根据视频作者介绍,我们大脑更倾向于记忆:

  1. 常常需要使用的信息
  2. 最近需要使用的信息
  3. 可能后续需要做出决策的信息

如果我们想要将信息记住,那是否可以顺应大脑的习惯,刻意地做出以上行为?比如刻意「使用」?基于这一点,视频作者总结的记忆方法是:

Xnip2022-08-27_13-29-41.jpeg
  1. 在阅读的时候记笔记:这个可以是在书本上进行高亮或者使用在书上写笔记。
  2. 在读完书后,重新阅读你的笔记,并修改笔记:这一步是将书上的笔记转移到卡片上。
  3. 对笔记进行分类和归档:可以给笔记卡片进行分类,或者打上 tag。

看完这个方法,估计很多人会想起「Zettelkasten」(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如果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本书)。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基于这个方法开发的App,我也用过不少这类的 App,所以看完这个视频后,我并没有对视频内的方法感到惊叹,但它却让我发现一个问题:我虽然了解并在电脑上使用过这个方法,但却从来没有用过实体的卡片记录。

如果我真的用这个方法看书会怎样?所以我计划在下周用这个方法读《详谈:左晖》,我会在下周的 newsletter 谈谈我的感受。

1.2 Evaluating Information: Find the Signal in the Noise

我们正在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不相关的信息中分辨重要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 · 费曼考虑过这个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费曼的演讲,整理出了七种评估信息的方法(内容稍微有点晦涩,我在其中几个方法后面,加了一些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

  1. Deciding whether someone else truly knows their stuff or is mimicking others:判断提供信息的人是否真正了解他们的事物,亦或者是在模仿他人。
  2. Dealing with uncertainty:生活中很少有绝对正确的事情。你要做的是尽可能接近真相,并且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如何减少不确定性?其中有个技巧是将事物从“可能是真的”转变为“可能是假的”的。
  3. New evidence and new methods of experimentation should show the effect of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not weaker:当我们研究某事是否真实时,新的证据和新的实验方法应该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效果,而不是越来越弱。(Jimmy:这个技巧可能在科研领域更有意义,我对这条技巧的理解是「我们必须完善我们的探索和实验过程」)
  4. Ask the right question:提出正确的问题,人们常常会问“Could this be the case?”,却常常忘记问“Is this actually the case?”(Jimmy:这个我认为非常重要。我看到信息的第一反应,都是先质疑,然后找另一个信息源去做交叉验证。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浪费时间,但我觉得这时间花得很值,如果一开始信息就是错误,浪费的反而是你后续的时间。)
  5. Do not use the same data that gave you the clue to make the conclusion:不要使用给你提供线索的相同数据来得出结论。你不能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再判断它发生的可能性。
  6. Plural of anecdote is not data:轶事不是数据,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统计抽样来了解事情的真实性。(Jimmy:这个其实讲的是「不要将轶事当成事情的全部」,举个例子,最近几年大家越来越关注电动车,所以媒体也比较喜欢报道电动车的新闻,特别是一些事故新闻。看到这些事故,有不少人会比较担心,甚至对电动车失去信心,但这些报道真的能代表全局事实吗?并不能)
  7. Many errors from a lack of information:错误是由于缺乏信息造成的(Jimmy:如果担心出错,那就尝试获取更多信息后,再判断)

1.3 Andrew D. Huberman, Ph.D.

Andrew D.Huberman 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教授,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神经再生,神经可塑性等领域。他有一档播客节目,主要是分享健康相关的信息,如果你对诸如脑科学、神经科学,甚至长寿相关的问题感兴趣,不妨关注一下他。

本期我想分享他的第 #73 期 podcast:Boost Attention & Memory With Science-Based Tools。这期节目的嘉宾是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Wendy Suzuki 博士,内容主要是讲如何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以下是我的 podcast notes:

  1. Four things make something memorable: novelty, repetition, association, emotional resonance (we remember the happiest & saddest moments) 能令我们记忆深刻的四种东西:新奇,重复,联想,情感共鸣(我们能记住最快乐的和最悲伤的)
  2. Memories are formed because of a neurochemical state (release of adrenaline, cortisol,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 that takes place following an emotion – not because something evokes emotion itself. 记忆的形成是由一系列的神经化学状态所产生的(比如释放肾上腺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这种状态发生在情绪之后,而不是因为某些东西本身唤起了情绪。
  3. Strategies to increase alertness and generally make your brain work better: cold exposure, high-quality sleep. 提高警觉性和让大脑更好工作的策略: 冷暴露,高质量的睡眠,锻炼(cold exposure 不知道应该翻译成什么好,可能翻译为「暴露在寒冷的环境」?)
  4. Wendy’s cold exposure protocol: a big blast of cold water at the end of every (warm) shower. 温迪的冷暴露方案: 每次(温暖的)淋浴结束后,再使用冷水冲一下。
  5. Exercise can help offset age-related memory decline and allow you to focus longer and deeper, reduce stress and anxiety, and enhance mood (among many other benefits)运动可以帮助抵消与年龄有关的记忆衰退。并且能让你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长,更深入,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情绪(还有其他许多好处)
  6. The least amount of exercise to get something useful: just 10 minutes of walking (ideally outside) can shift your mood即使少量的运动也很有用: 仅仅10分钟的散步(最好是在户外)就可以改变你的心情
  7. The best time to do your exercise is right before you need to use your brain in the most important way you need to use it every day. 做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在你使用你的大脑之前。
  8. 30-50 years old and unfit or “low fit”? For cognitive effects, just 2-3x 45 minutes sessions per week are the minimum amount of exercise that improves mood state, body image, motivation to exercise, improved performance on recognition memory and spatial tasks 30-50岁,身材不好?每周2 ~ 3 次45分钟的运动量是改善情绪状态、身体形象、锻炼动机、提高认知记忆的最小运动量。
  9. Minimum threshold of guided meditation for benefit: 12-minutes per day provided enhanced cognitive performance, reduced stress, and improved mood冥想的最低门槛: 每天12分钟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减轻压力,改善情绪

二、小信号

我在 #65 期提到过一个新的职业「Ai 优化师」,本期分享一个更有趣的 Ai 应用 —— Figma 插件(不了解 Figma 的同学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一款绘图软件,不严谨的说,你可以将其理解为 Photoshop),这个插件如下图中视频所示,设计师先画了大致的轮廓,然后通过插件输入:

Futuristic translucent basketball sneaker designed by yohji yamamoto, product photography, styudio lighting:

Ai 就根据轮廓和文案生成了视频中右边的那幅图。看到这个工具,我的第一反应是:未来可能会出现 Ai 加人的工作组合,Ai 负责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人负责调优。另外,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翻译领域可能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Image.png

三、One Question For You

本周的互动问题(你可以通过回复本邮件,或者通过评论公众号的方式和我互动):

问一个比较特别的问题,如果你生活在非和平年代,按照你目前的优势,你觉得你会从事什么职业?(军或民职业都可以)

上周的提问没有收到回复 😭 上周的问题是:

大家工作后有在学习外语吗?是怎么学习的呢?(如果你还在读书,那你会考虑学习第二外语吗?为什么选择这个?)

Jimmy:

有长期关注我的朋友,应该记得我买过一个背单词的硬件。我一直在用这个机器背英语单词。不过最近我想尝试下多邻国。


最后,惯例宣传下会员计划,如果你支持本 newsletter,不妨点击这里购买。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下去的动力:http://suiyisouxun.mikecrm.com/1fsTr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