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搜寻 Issue #24 cover

随意搜寻 Issue #24

见信好,本期随意搜寻的第 24 期,那就意味着,随意搜寻已经连续更新了半年。目前全网有 600 多人订阅,感谢各位的支持。

同时,本期随意搜寻和之前的有那么「亿点」不一样,因为本期,还有一个视频版本,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觉得视频对你有帮助,不妨点赞三连加关注,这将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一、好好学习

1.1 Do Fewer Things,Better

这篇文章,我在前面的视频版本中也有提到。

除了连载随意搜寻外,我还保持每天更新一个抖音视频,隔天更新一个 TikTok 视频,现在又开始捣弄起了 B 站视频,虽然载体都是视频,但内容其实都不太一样。

刚开始,的确非常痛苦,和焦虑,因为要研究和要做的东西都太多了,甚至有考虑过要不要延期更新等等。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让我痛苦和焦虑的,并不是这些事情的难度,或者事情的数量,而是承诺得太多,并且过于追求完美,最终引发焦虑和拖延。

于是,我开始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去掉了,就像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那样,快速交付比什么都重要:

  • 研究什么镜头更好?划掉,这并不重要,先拍摄起来再说这些。
  • 研究运镜手法?划掉,先打磨内容,炫技的东西,慢慢来。
  • 学习 PR 剪辑?划掉,先学习使用剪映,快速上手,后面需要再慢慢学习。

去掉不必要的东西后,我开始不焦虑,并做到了持续交付。但如果仅仅做到交付,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进步。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那样,better 有两个含义,除了表达说「聚焦做少量的事情会更好」外,还有一个含义是「将少量的事情做得更好」。

我的做法是在一定周期内,完成一个小目标。比如拿随意搜寻举例,大家可能并不觉得随意搜寻有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这半年来,我都有定期迭代。比如错别字这块,之前用软件的方法进行校对,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最近开始让我太太帮忙进行人肉校对,效果就好了很多。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也为大量的工作而烦恼,不妨:

  1. 去掉不必要的事情。交付比完美更重要。
  2. 如果真的没法减少,我的经验是也不要拖了,先拆解成一个个小的模块,先做起来,逐一攻破。
  3. 在交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每次交付都比上一次交付要好一点点。量变自然会变成质变。

1.2 面试的小技巧

上期,提到马斯克是如何在面试中确认候选人是否说谎,那作为候选人,又该如何通过面试,了解对方部门的情况呢?

我的经验是:

  1. 很多人都会问团队的构成、人员的配比等等,如果你面的是大厂,个人感觉没啥必要,因为即使问了,面试官出于保密的原因,也会回答得比较含糊,而且你知道了又有什么用?难道会因为产研比例不合理,你就不去了吗?
  2. 如果面的是互联网公司,像工作流程之类的问题,就更加不值得问了,我作为面试官,听到对方问这个,我一般都会减分。
  3. 如果你真的没啥想问的,我建议问这个问题:“您在贵公司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果对方回答得很含糊,还很犹豫,那你就要注意了。

二、小信号

本周的小信号,分享一个在周末看到的一个数据:

image

图中显示,小红书的 App 日活已经接近 B 站,但我个人觉得小红书整体 DAU 要想超过 B 站应该还需要一点时间,因为B 站用户里面,应该有不少跟我一样,是用 PC 及电视观看的。图中的统计应该是没有统计到这两端的数据。

但小红书是否有可能超过 B 站?

我觉得有可能。我目前有在抖音、快手、小红书、B 站、视频号上发布过视频,每个平台给我的感受都不太一样。我想从创作者的角度,跟大家聊下目前这个几个视频平台。

如果从获得粉丝,或者金钱收益的角度看,小红书是这几个平台里面最容易的。上千或者过万粉,就有可能拿到商单,虽然钱不多,但的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

然后就是抖音和快手,特别是抖音,只要你的内容够垂直,保持更新,投一点抖加,即使像我这种做垂直内容的号,起量的速度也不算慢,我国庆节前开始发抖音,保持日更,截止到 18 号,半个月的时间做到 5000 多粉丝,中间投了点钱,但也不多,ROI 应该是远超大盘水平。

再说下 B 站,从 B 站开始难度就突然变大了,现在新人要想在 B 站起来,我觉得难度非常大(除非内容非常非常好),我关注的很多号,看了下数据,很多都是更新了一年多,才能起来。

视频号我也发了下,基本上没有流量,这个我到现在都没有玩懂,可能是因为我的内容比较垂直的原因。我估计知识类及蹭热度类视频,应该在视频号上能做起来,但较垂直的内容,估计比较难。

所以,从垂直类目的创作者的角度看,难度排列是:

小红书 < 抖音/快手 < B 站 < 视频号

哦,还有个地狱难度——公众号,现在做公众号是真的难。

这让我想起了 Alex 的采访,他谈论 musical.ly 是如何获得用户群的时候,提到了一点做社区需要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build a centralized econonmy),让他们收获流量和名声,有了示范效应后,其他人才会进入,接着再去做均富,把流量平衡给普通用户群。

抖音和 B 站其实都过了先富的阶段,但在均富上,抖音依托其强大的推荐系统,明显要比 B 站做得更好,所以即使到了现在,新人进入依然有流量,所以抖音比 B 站要简单。

然后再拿小红书和 B 站比,小红书我个人觉得,它还在先富的阶段,还有很多机会,虽然同样的内容,在各大平台上都可以发,但如果小红书给我的反馈更好,我肯定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小红书。

所以我觉得,B 站要是还不从产品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小红书超过 B 站的确是很有可能的(特别是 App 端)。因为越来越多的新的创作者正在进入小红书,好内容产生的概率越来越高,观众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我说的这些也有可能是错的,等我到了 1w 、10w 粉丝的时候,我再和大家聊聊我的感受。

三、惊叹时刻

3.1 每周书籍

本周推荐《贝佐斯传》。这本书,我是有点遗憾的,本书的很多内容都能让我产生共鸣,但因为作者没有直接采访贝佐斯,,所以导致这本书看起来,更像是亚马逊传,而不是贝佐斯传,很多关于商业上、产品上的决策,都只能知道「做了什么」,而无法了解「为什么这样做」。

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因为:

  1. 能学到不少贝佐斯的管理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公司,但应该能给到你不少灵感。
  2. 能了解到很多国外电商的发展的历史,以及情况。如果你也跟我一样,从事跨境相关的工作,我会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3.2 每周推荐

  • Internetlivestats:这个网站监测全球每日的互联网生态数据,比如 Email 的发送数量,使用谷歌搜索的人数等等。BTW 感觉 Email 每天发送的数量非常夸张。
  • 美团人的写作基本功是如何练成的:不过论写作,我还是比较佩服字节的,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入职第一天,光 wiki 的导读部分,文档的长度,以及文档的数量可能就能把你给整懵。

最后分享我最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愿无知者有力,愿有力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