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搜寻 Issue #21

随意搜寻 Issue #21

一、好好学习

1.1 苏世民的决策方法

订阅随意搜寻比较早的同学应该知道,我很喜欢决策类的内容,因为我觉得学会如何决策,是 ROI 最高的学问。

刚好,最近我在看名为《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的书,里面有一章提到苏世民的公司是如何正确决策的。所以本期好好学习,想跟大家聊聊他们的决策方法。

简单介绍下苏世民,他是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和 CEO,书中所聊的背景信息,偏向于投资行业,所以下面要说的决策相关内容,也是以投资相关的决策为主。

我稍微总结了下,他们的决策方法是:

  1. 鼓励群策:所有高级合伙人都需要参与投资讨论。并且出席会议的每个人都将承担最终的决策责任。
  2. 鼓励找问题:讨论会上每个人都要发言,并且重点在潜在投资机会的缺点上

这种方式,我在前司也是这样做的,但这个方法有几个问题:

  1. 时间久:有可能一个决策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拍板。共识成本很高。操作不好,甚至也会遇到像苏世民说的那样,一个方案过了很多次,但大家其实知道提案的人并不差,只是方案没那么好,接着大概率会遇到,方案碰了很多次后,也花了很长时间,但最后是因为大家心软,而最终批准了。
  2. 责任人不清晰:这一点苏世民并没有细解释,他们是如何做的,但根据我实践下来,常常会出现,好像大家都在决策,但又好像没在决策一样(此处弹幕飘过: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比如会出现,评审完了,但却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导致又要安排下一次的讨论。
  3. 士气低:虽然决策会上,大家都强调对事不对人,但长此以往,会让提案者觉得每次评审决策,都是一场考试。

所以坦率说来,我认为这种决策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公司,更适合:

  1. 单向门的议题:像黑石很多决策都是投资,甚至收购,决策都是单向的,收购了就是收购了,没法回头。这种问题,谨慎比时机更重要。群策群力反而是好事。
  2. 坦诚氛围浓厚:这个决策方式的落地,需要文化辅助,没有这个光有机制,也是空谈。

那有没有更加通用的方法呢?

我个人经验是「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

  1. 鼓励听更多的人的意见,但不一定要采纳他们的建议或者解决方案,更多的是通过他们来找问题。
  2. 和少数人商量,听听他们的建议,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说服这些关键的少数人,降低共识成本。
  3. 最后,需要自己做决定,责任人一定要清晰。

1.2 Ali Abdaal 的分享

Ali Abdaal 是我关注的一个 Youtuber,在 YouTube 上有 216 万订阅用户。最近他在 Twitter 上分享作为创作者,如果想要靠创作赚钱,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1. Believing too strongly in "passive income" 过于相信被动收入。创作者常常因为觉得需要创作特别特别多的内容,才能带来被动收入,而放弃。
  2. Creating new revenue streams 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创作者的确需要有多种收入来源,以抵御未知风险。但很多时候,大多数创作者都缺乏一个明确的路线去创造更多收入来源。
  3. Making existing streams reliable 创作者可能这个月有赞助,下个月就没了,那如何让赞助商回来呢?我的经验是制作一个简短的数据分析报告给赞助商。
  4. Negotiating with brands 与品牌商进行谈判。
  5. "Selling out" to non-aligned brands 许多创作者被赞助商要求,推销他们从未亲自使用过的产品,并且对此感到焦虑。其实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粉丝,问问你自己,“我的粉丝会发现这个有价值吗?”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在创作内容,甚至想以此为生,不妨也看看他的YouTube 频道

顺便也分享下,我最近看了很多国内国外的视频账号,发现的三点规律:

  1. 坚持比聪明更重要。看了不少号,常常都有一种“什么?这种内容/人也能火?”的错觉,然后就会幻想如果自己入场做,怕不是降维打击。但你真的进场后,会发现,除非你真的在某个领域非常非常强,或者本身就有流量,不然很难短期起量。然后你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行,然后尝试各种骚操作,比如我听到过类似上传抖音视频,不要用 App,要用网页上传,这样流量会更高一些,这种骚操作,但往往这些骚操作都是无效的,他们能火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们坚持得够久。而不是他们的小聪明。
  2. 视频平台是放大器。强的人本来就很强,他们进入到这些视频平台,只要不放弃,火的概率就很高。普通人不懂如何借力,或者挖掘更多可能,基本上很难火。
  3. 粉丝不是线性增长的。前期粉丝的增长其实靠的是某几个爆款视频,并不会每天增长一点点。

二、小信号

本期小信号会跟以往的有一点不一样,分享的是一份半年前的报告——《2021年凯络趋势报告》,这个报告发布时间大概是 21 年的 3 月,半年过去了,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他们的预测。

因为有些趋势是相对比较长期,并且因为预测的条件更偏向于国外,所以半年过去了,里面有些趋势在中国并不明显。

但里面有一张图还挺有意思的,他们将各种趋势进行了两两组合。得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判断:

image

其中「从 FOMO 到 FOGO」和元宇宙的交集,我认为是最近趋势最明显的,两者合力,并且还有一些其他外部的影响,元宇宙相关的产业,发展还挺迅猛的。

BTW,回过头来看网上的趋势报告,还挺有意思的。

三、惊叹时刻

3.1 每周书籍

本周的书籍推荐,推荐各位一本叫《厨艺的常识:理论、方法与实践》的书。如果你很喜欢西餐,我会推荐你购买这本书的纸质版,能学到很多东西。

对了如果你觉得自己非常不擅长烹饪,不妨读一下本书的第一章——烹饪的起点。

其实厨房里的 95% 的失败,都可归咎于开始时没做好组织和准备工作。

3.2 每周推荐

image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